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東營考察黃河入???,并在濟南主持召開了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時隔一年,沿著總書記在東營的考察足跡,看山東如何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回應時代答卷、展現時代擔當。
黃河寧,天下平
一年來,山東牢記囑托,強化黃河流域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建設,加強水生態空間管控,提升水旱災害應急處置能力,扎實推進黃河大保護。
去年10月底,在灘區遷建工程建設全面完成之后,外遷社區的搬遷也全部完成,圓了60多萬灘區群眾的“安居夢”,也讓灘區群眾過去遭受的“黃泛之苦”定格在歷史里。
與此同時,山東聚焦“根治水患、防治干旱”,完成黃河下游及東平湖蓄滯洪區防洪工程建設,全面建成黃河河道標準化堤防。
今年7月,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開工建設,工程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有效改善游蕩性河段河勢,提高河道排洪輸沙能力,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流域區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之寧,是水域之寧,也是人民之寧。
確保黃河安瀾是讓黃河流域百姓安居、實現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等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黃河流域一切發展成績寫在最前面的那個“1”。
生態保護,利在千秋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生態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緊謀劃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科學論證、扎實推進。
一年來,山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穩步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 。
去年12月,山東在沿黃9省區率先印發《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精心謀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對各專項工作進行了部署,明確了路線圖及時間表。
今年9月15日,“山東這十年·東營”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黃河口國家公園成為全國正式啟動創建的第一家陸海統籌型國家公園,今年即可批復設立。目前,黃河口國家公園在第二批擬設立國家公園中排在首位。
10月19日,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三場集體采訪,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介紹,近年來,黃河三角洲各種鳥類已經從187種增加到371種,增加了184種,相當于增加了一倍。黃河三角洲現在是東方白鸛的全球最大棲息地。同時,山東大力實施黃河的濕地修復工程,目前,黃河三角洲濕地面積已經達到1130平方公里,比過去增加了22%。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文明的大文章,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民心之快、民生之樂,也是我們這一代留給后來人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端牢中國碗,裝好中國糧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強調,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年來,山東加強種質資源、耕地保護和利用等基礎性研究,挖掘鹽堿地開發利用潛力,努力將科研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今年9月底,山東省農科院東營基地“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作物微域生境調控一播全苗技術”夏播谷子作物進行實打測產驗收,在播前土壤含鹽量2.8‰的土地上,夏谷子畝產達到250.9公斤,比傳統播種方式增產261.5%;
10月11日,由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組織的耐鹽堿水稻測評會舉行,此次測產材料22ZS-44產量為每畝691.8公斤,這打破往年紀錄,實現4‰鹽度下耐鹽常規稻產量的新突破;
10月16日,科技日報報道了無棣試驗示范基地一塊5畝的輕中度鹽堿型中低產田示范田,每畝玉米實收測產911.9公斤,為鹽堿地豐產樹立了信心。
山東目前已改造鹽堿耕地580萬畝,創建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鹽堿地生物資源與評價利用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11個,培育耐鹽堿新品種200余種。目前,多個高端科研院所育種團隊在黃三角農高區搜集保存了耐鹽堿種質資源1.8萬份,初步選育出了37個新品系。
以科技成果創新補齊先天自然條件的短板,山東敢于向鹽堿地要豐收,把中國飯碗端得更有底氣。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同楊廟社區的居民圍坐交談,表示黨中央對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保證群眾安居樂業高度重視。
一年來,山東扎實推進灘區居民的安置就業工作,提升公共設施和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能力。濱州高新區小營街道為了讓搬遷群眾真正“挪窮窩”“拔窮根”,分門別類、分期分批聘請專家對灘區遷建村莊勞動力進行創業就業、種植技能提升、家政服務等培訓,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基本都實現了務工就業。同時,黃河灘區遷建5個村流轉土地3589.82畝,村黨組織領辦農業產業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村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得到極大提升,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山東注重在遷建社區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協調推動安置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包括44個產業園區或項目,總投資106億元,可吸納2.9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增加3萬元以上。
據報道,淄博高青縣常家鎮蓑衣樊村抓住機遇發展鄉村旅游,目前全村621人中近400人直接從事旅游餐飲住宿服務,發展起農家樂80余戶,今年村集體收入預計能達到80多萬元。
“灘區產業”成為了山東在鄉村振興之路上烙印著時代印記的生動注腳。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強調,解決油氣核心需求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要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夯實國內產量基礎,提高自我保障能力。要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提升能源供給質量、利用效率和減碳水平。
一年來,山東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清潔高效開發利用,以科技創新加快推進資源規?;_發,提升能源供給質量、利用效率。
今年1月份至8月份,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生產原油1560.01萬噸,同比增加2.48萬噸;生產天然氣5.2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24億立方米……勝利油田扛牢扛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職責,全方位提升能源保供能力。
8月25日,中國石化勝利濟陽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正式啟動建設,預計到“十四五”末,該示范區將實現頁巖油探明地質儲量1億噸,新建產能100萬噸,年產頁巖油當量50萬噸。該示范區是我國首個陸相斷陷盆地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它的啟動建設,破解了陸相中低成熟度頁巖油勘探開發難題,為我國東部以新生代為主的斷陷盆地頁巖油勘探探了路。
與此同時,勝利油田也注重構建多能互補的綠色能源供給體系。目前勝利油田累計投產各類新能源項目116個,綠能替代率達8%,年碳減排39.4萬噸。預測到“十四五”末,勝利油田將實現年供清潔電37億千瓦時。
石油作為基礎性能源和化工原材料,其地位難以替代,端好石油等能源飯碗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性舉措。
懷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新時代內涵,山東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線,把能源飯碗穩穩端在手中。
打造“工業森林”,搭建“人工碳循環”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位于東營市萊州灣的勝利油田萊113區塊了解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應用情況。
一年來,山東持續發展綠色低碳產業,著力促進化石能源的低碳高效開發,高質量提升減碳水平。
今年8月29日,我國最大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正式注氣運行,較一年前再獲突破。
該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相當于植樹近900萬棵,對搭建“人工碳循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關鍵技術,以人力介入的方式拓展了自然生態固碳的邊界,同時將碳中和最關鍵的“排放”與“再利用”環節相銜接,大大提升了碳循環利用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實現石油增產和碳減排雙贏。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山東始終在堅持不懈地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努力。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工作,多次到沿黃河省區考察。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入??诖a頭憑欄遠眺,談到“今天來到這里,黃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實了”。
黃河入海流。山東地處黃河下游,守好黃河入海的最后一道關口,是時代賦予山東的莊嚴使命。
山東唯有不負所托,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讓黃河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