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馮斌 孔純) 結合正在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濟寧市積極推進老舊小區4+N融資模式,根據小區實際,多元化引入社會資本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為群眾打造更加幸福宜居的家園。
這幾天,兗州區東苑社區舉辦了中老年門球比賽,賽場上,老人們精神抖擻、揮桿對壘,能在家門口參加比賽,老人們非常高興。
東苑小區以前是7個相鄰的老舊小區,平均建房時間在30年以上,房屋年久失修,基礎設施不完善。從2018年開始,當地住建部門便開始對小區進行升級改造,但整體推進緩慢。
兗州區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辦公室負責人尚繼鵬說:“因為每年我們制定計劃的時候,是根據每年年初制定全年計劃進行改造的,輻射到每個小區的投資就更有限,只能先從基本的開始,所以對小區的整體提升比較有限?!?/p>
為有效緩解老舊小區改造資金壓力,去年,濟寧市探索實施“4+N”老舊小區改造融資模式,即通過大片區統籌平衡、跨片區組合平衡、小區內自求平衡、政府多元化投入等方式,結合小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開展融資改造。
濟寧市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專班工作人員吳波告訴記者,“我站的這個位置原來是一道圍墻,這是兩個小區,我們通過大片區統籌的模式,把這道圍墻拆掉,釋放出來的公共空間,一邊打造了兒童的游樂場所,一邊打造了小區居民的活動空間,整個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p>
通過大片區統籌,兗州區酒仙橋街道相鄰的7個小區整合成一個小區,釋放出公共空間5000多平米。政府聘請第三方機構融資6000萬元進行老舊小區改造,改造后的公共設施由出資方來運營,不僅保障了設施的管理維護,也有效彌補了老舊小區改造的資金投入。
兗州區酒仙橋街道東苑社區黨委書記劉震表示,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要求公司微利運營,每年再拿出15%的利潤,用于社區公共設施的維修改造,很多小事上就不用再向上級申請了。
如今,小區內百姓食堂、超市、幼兒園和診療中心一應俱全,大幅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數。
兗州區酒仙橋街道東苑小區居民周世蘭說:“小區變化特別大,現在你看孩子玩的、大人玩的都有?!?/p>
今年以來,濟寧市通過“4+N”融資模式,累計改造老舊小區項目102個,多元籌集社會資金5.64億元,惠及居民3.4萬戶。(《濟寧新聞聯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