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聞網7月15日訊 濟寧市民政局于2019年2月發布了《關于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到2020年,力爭實現城市社區平均不少于10個社區社會組織,農村社區平均不少于5個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目標。這一目標實現的如何呢?近期,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7月6日,記者來到任城區濟陽街道財工閣社區,發現社區里有“小板凳紅色宣講團”“老媽媽愛心針線坊”等十個社區社會組織。任城區濟陽街道財工街社區黨委書記、主任胡鳳華表示,從2015年12月份開始,社區就開始成立社會組織。這些社會組織在社區管理方面,確實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通過咨詢任城區民政局,調查記者了解到,目前任城區已經成立了8個城市街道和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孵化中心,扶持糾紛調解、健康養老、公益慈善、文體娛樂等社區社會組織。截至目前,全區已備案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981個。
其他縣區的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工作進展如何呢?7月1日,記者來到兗州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進行了走訪,工作人員表示,兗州區每個社區都有社會組織。但隨后記者在兗州區隨機走訪了酒仙街道查官園社區、酒仙街道鄧家窯社區、龍城街道九州方圓社區等7個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卻告訴記者,這項工作并沒有開展。
7月2日,記者分別走訪了鄒城市鳧山街道和千泉街道部分社區,同樣發現了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工作進展緩慢的問題。
針對發現的問題,記者電話咨詢了鄒城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科,但工作人員卻告訴記者,鄒城市每個社區都有社區社會組織,而且已經達到發展目標。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岳根才看完短片表示,社會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助手,是推進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力量。通過短片,可以看到民政部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沒有告訴群眾什么是社會組織,為什么要成立社會組織,它能發揮哪些更重要的作用,沒有能讓群眾參與進來,這項工作還是做的不足、不夠。
特邀觀察員袁曙光教授表示,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礎,社會組織是社區治理的前提。2018年民政部就發布了關于大力培育社會組織的意見,但從片中來看,這些事情做的并不好,做的不好還不承認,還都說做得非常好,這就反映了我們的工作作風不嚴不實,不能搞形式主義和假大空。
(未經書面授權,本文嚴禁任何媒體轉載)
請輸入驗證碼